请点击右上角按钮用浏览器打开
{{ zhongjieName }} {{ zhongjieCompany }}
打电话
建管并举 城乡互动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江阴日报
2010-07-30 10:54

  城乡统筹发展是幸福江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提出,要以中心城区为龙头、新市镇为纽带、新农村为节点,不断强化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城市发展能级

  【精彩数字】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市民卡109万张,市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共办理诉求6万余件,群众对呼叫中心满意率达到98.8%。

  【新举措】我市将高标准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城乡总体规划为核心,各类专项规划为重点,控制性详规为基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科学规划体系。突出高层次打造,完善《江阴城市发展愿景与路径》,不断提升城市设计和建设水平。所有建筑,尤其是重点片区、重点地段、标志性建筑群和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品质细节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努力塑造一批彰显内涵、独具魅力之作。加快规划建设徐霞客大道等4条“城市绿道”,徐霞客大道区域确保9月底完工。突出高标准城市管理。积极深化与新加坡城市信息化合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快构建城市管理的规范体系,确保城市管理上档次、上水平。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径,在城乡绿化、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城市发展特色

  【精彩数字】城市客厅在建项目基本竣工,敔山湾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封顶,南门地区改造、城市西组团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澄江福地竣工运营。实施“拆迁惠民”工程,上半年完成拆迁235万平米,占年度计划的58%。京沪高铁安镇站连接线、暨南大道二期、扬子江路北段“新三路”工程进展顺利,路网体系日益完善。中心城区“公交到小区”实现全覆盖。

  【新举措】我市将进一步彰显城市发展特色,不断探索和优化城市个性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形神兼备的城市特色。强化功能完善,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发展城乡公交,加快“新三路”工程建设进度,世新客运中心年内建成投运,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4%。加快推进拆迁安置,年内城区确保完成200万平米以上拆迁,全市完成400万平米拆迁,全市开工建设200万平米拆迁商品房。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入战略合作者,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运营管理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精彩数字】上半年,我市稳妥推进农村“三置换”改革,5个试点村新启动建设新型社区8万平米,农村住宅置换新增244户,累计达到1700多户。全市新组建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9家,累计达458家。深化示范镇村创建,全市示范镇、村创建比例分别达到66.7%和81.3%。

  【新举措】我市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实施“接二连三”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化、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加快建设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一批亿元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千万以上的农业专业村,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要达到1.4万亩,农家乐示范点达50家。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市镇,注重新市镇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功能载体与特色发展的互通,新市镇建设与老镇区改造的互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体现区位特点、传承历史文脉、挖掘人文资源,加快建设有规模、有品味、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农村,以深入学习华西经验为动力,立足于改造农村、提升农业、转移农民,全市域布局,多要素统筹,探索城镇化推进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置换”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居住集群、要素利用集约、产业发展集聚,年内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强化长效管理,年内完成150个自然村整治,建成百户以上自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0个。促进村级经济均衡发展,在抓好示范村建设同时,以完善薄弱村长效增收机制为重点,全力帮扶薄弱村脱贫转化,力争三年内薄弱村可支配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

  关键词:生态环境

  【精彩数字】上半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3.16万亩,加快控源截污建设进度,区块637个排水达标创建任务过半,上半年铺设污水管网105公里,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15%,集镇建成区达77%。

  【新举措】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认真执行决策考核、专家检查、信息公开、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继续实行“河长制”,实施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市域生态补偿等环保机制,引导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完成COD和SO2分别削减3%和3.3%的年度减排任务。提升综合整治水平,加大城市创建力度,全面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积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确保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市验收,在无锡地区率先完成城乡排水达标区创建。不断完善污水管网体系,年内新增管网200公里,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集镇建成区达80%以上。加快不开发区建设,细化南部六镇200平方公里“不开发区域”规划,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以生态的高度自觉,加快走农业高效益、工业高水平、人居高品质、旅游高标准的发展道路,把不开发区域打造成苏南乃至全国转型发展的重要实验区和示范区。

{{ loveCount }}
不喜欢
朋友圈
微信
推荐经纪人
{{ zhongjieName }} {{ zhongjieCompany }}

好评经纪人

{{ zhongjieContent }} 更换成我的信息
推荐房源
相关阅读
精选留言
暂无留言~
{{comments_count}} 抢沙发
不喜欢
不感兴趣:{{item.ta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