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掇山”一词,出自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又称“叠山”、“堆山”,指通过山石的巧妙布局,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园林兴造的重要一脉。
(示范区实拍图)
掇山叠石 匠作千年风雅
掇山之艺,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构石为山”的做法。六朝时,叠石艺术融入了树木花草等元素,逐渐精巧。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
(示范区实拍图)
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建艮岳于汴京,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然成风。明清两代把叠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皆有掇叠艺术的论述。
(示范区实拍图)
掇山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掇山贵在技艺,精在选材,妙在意境,将天地景致浓缩入园,以达到“以小观大,蕴含天地”的造园追求。
(示范区实拍图)
不仅从外部看可以再现大自然界的峰峦峭壁,并使之时着眼于这内、外两方面的处理,以期把实的峰峦峭壁与虚的沟涧洞壑造成盘迥不尽和扑朔迷离之感,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人在其中犹如置身迷宫,时而登临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
一脉相承 营造山水盛境
江南里效仿传统的造园法式,承接中国园林艺术中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的审美旨趣,于主城稀贵之地造一方嶙峋,成就遍迹江南的山石奇景。
(示范区实拍图)
江南里在堆砌假山时有“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并且因地制宜,结合掇山的材料、功能、结构以及周边的环境,如此一来方能使砌出的假山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最后是利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周围景物与假山本身相比较,选择性地运用大小、高低、进出、明暗、虚实、曲直、深浅、陡缓等掇山手法。
(示范区实拍图)
江南里的山石,仿古人笔意,庭院叠瀑,石峰错落有致,层峦叠嶂,环抱以流瀑,鸣颂风雅。山石耸立、山脚清流环绕、山顶乔木繁荫、咫尺之间模拟自然中的山川盛境,绘成一幅诗意画卷。
(示范区实拍图)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江南里掇山的用石之艺也颇为讲究,追求“透、漏、瘦、皱”之美,叠瀑水景驳岸边角位置置石,质地坚韧,铿锵有声,或横卧或直立,或半含土中,宛若天然。
(示范区实拍图)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为了满足园林中“有高有凹、有曲有伸、有平有坦、有峻而悬”的地形变化。通过转折起伏、堆山叠石及蹬道的设置,既可有效解决园内的交通问题,还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古朴清旷 妙制无暇自然
堆叠假山以“依水为妙”,被视为“园中第一胜”。江南里的假山设计,在体现山水势态上,甚为考究。其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顶、壑、麓、台、磴道等;水体包括瀑、潭、池等。叠石与流水相映成章,妙趣横生,正应了“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之意。
(示范区实拍图)
江南里叠石假山利用现代的工艺结合传统造园理念,营造一种自然山水之情趣,整体石峰塑造凹与凸、透与实、皱与平、高与低的变化。局部搭配玲珑剔透的山石,以叠山之精微、映水之巧妙,将园林山石打造得秀奇而俊美,嶙峋而典雅。
叠山与水色、水声、风声、日光、月光、花影、树影、月影、花香、鸟鸣等虚景的结合,融入游览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园林意境。
(示范区实拍图)
天地舒朗,山水风雅。漫步园中,或悠然休憩,或知己闲谈,居于主城繁华之地却隐于山水之趣,在这里重拾生活的安逸与闲适。江南里出于对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活的追求,为居者营造诗情画意的生活意境。
欢迎江阴雅士品鉴江南里
体验古朴山水盛景